前言
由于疫情的原因,今年基本上没怎么出门,就两个月前去了趟深圳,也有种惊心动魄的感觉,附近都是被封控的街道,有种跑毒的感觉。
我记得我去年说过,疫情给我们最大的教训是:心血来潮最不可辜负,永远不要说下次,那些说以后一起吃饭的人,往往就没有以后了。所以,下个假期(中秋小长假)我就要去桂林。即使在去桂林之前,广州又有了几粒阳性,还有桂林各地变化无常的防疫政策,但这次我没有丝毫害怕和犹豫。
桂林印象
这次主要计划去的是两个地方,一个是桂林市区,另一个是阳朔。桂林市区主要是美食和一些人文的东西,阳朔的话就是自然风光了。
2022 年 9 月 9 日晚到达桂林。把行李放酒店之后,开始在大街上游荡,寻找美食的下落。在一家老字号吃了一顿啤酒鱼之后,去两江西湖赏月,在漓江边散步。
说到美食,在桂林市区的时间里,我们去了一些当地人比较多的老小区,这些地方市井气息很浓。我们像当地人一样,排队,叫老板娘来上二两卤粉,然后去小料区,在卤粉上盖上满满的辣椒、葱、酸豆角、酸萝卜、酸笋。坐在低矮的桌椅上,把卤粉拌匀,开始快乐的嗦粉。时而喝口水,时而观察周围的人,他们吃得认真而享受。此刻,我完全忘记了我是一个游客,就像我在家乡那样稀松平常,在三都的街上,吃上一碗唐洞粉,简单而快乐。
这是一个电动车友好的城市,随处可见的密密麻麻的电动车。在市区的这段时间,我都是骑电动车出行。绝大部分街道有专门的电动车自行车道,有的特别宽敞,甚至和机动车道的宽度差不多了。停车点和等待区等各种交通标识都有专门针对电动车,待遇和机动车差不多了。夜晚,骑上小电驴,吹着来自漓江和桃花江的风,我想走过每个陌生的街角。
当列车缓缓驶入阳朔,两侧青山连绵,造型各异,百态千姿;一路翠竹夹道,绿树成行,芳草萋萋。我对桂林的印象来自于小学的第一篇课文《桂林山水甲天下》和一部全家人一起观看过无数遍的 1961 年电影《刘三姐》。但真正在现实中看到这些山,我却陷入深深地沉思。作为甲天下的山,主体是石头,上面覆盖着低矮的灌木,山坡陡峭嶙峋很难爬上去。所以在电影《刘三姐》中有说到“手攀青藤好砍樵”,然而被财主砍断青藤,最后刘三姐坠入江中的剧情。这山的特点决定了只能砍柴,并无其他更多作用。这山砍樵难度大,也不能种植农作物,也没什么大体积的野味,还挤占了耕地面积。也就是说这大好青山,对于 2000 年历史的桂林来说,绝大多数时候是无用的甚至是累赘。也就是新中国工业化之后,人们富足起来了,这种”无用“的山才成了旅游资源,反而成为这个地方独特的优势。这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,一座座山等待了人类千年,它的价值才被释放出来。
结伴而行
到达阳朔之后,第一站就直奔兴坪古镇。在镇上租了辆小电驴,准备沿着漓江骑行,顺便去看看二十元人民币的取景地。桂林山水甲天下,阳朔山水甲桂林 。到了阳朔,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 “千峰环野立,一水抱城流”。具体到兴坪古镇,除了漓江,你还可以看到姿态万千的奇峰,巧石如鸡欲斗时,昂冠相距水东西。
我带着新换的相机,快门咔咔按个不停,恰好有个旅游团购买了撒渔网的表演服务,我混在其中蹭拍。
不久之后,我身旁多了一位观众,她觉得我拍得很不错,希望为她拍几张。我觉得正好可以练习下拍照技术,就欣然答应。拍人还是要比扫街和拍风光困难很多,如果没有全自动模特,出片率相当低。因为此刻不仅需要光,还需要模特的配合以及有效的沟通。
我和另一位小伙伴开始帮那位女孩及其同伴开始在漓江边拍照,然后我们的计划就全部改变了。我的游览计划依旧是很随意那种,走到哪算哪,有目的地,但不一定要去,因为我随时可能被下一个未知的风景,吸引停住很久。那两个女孩是那种做了很久旅游攻略,很有计划那种。她们邀请我们一起去相公山,我之前计划要去的大面山,不过反正也是爬上一座高山,去鸟瞰这绿水青山,差别不大,而且她们计划周密,会省事很多。
就这样,接下来我们在阳朔的这段时间,4 人结伴而行,我们负责拍照,她们负责吃喝玩乐的各种安排。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旅程,我们跟着她们的计划,打卡了各个景点和美食。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碰撞,她们计划周密,善于沟通,喜欢试图通过各种沟通手段去处理问题。而我们轻松随性,不大相信所谓旅游区的质朴村民,只相信公开信息和市场经济行为。当然也有碰巧的地方,我们都从广州来桂林,都是湖南人。
换个地方玩手机
到达阳朔的第一个晚上,我们 4 人来到阳朔西街吃饭。
你问阳朔有什么吃的,那自然就是啤酒鱼,家家都在卖啤酒鱼,除了啤酒鱼还是啤酒鱼,重复得有些乏味。夜幕之下,很难看出来这条步行街有什么特别之处,我在全国无数个城市看到过这种街道。
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街道挤满了全国各地的游客,但是,还是臭豆腐、烤鱿鱼,碳烤五花肉这种烂大街的东西,还是套圈、射箭、打枪、喝酒这种娱乐活动。似乎只是用自然风光吸引人们过来,然后就是无数地方雷同的吃喝玩乐形式,只是换了个空间而已。
本来想买点特产或者手工制品什么的,但是发现这些都能网购,瞬间就没什么欲望了。
我开始脱离队伍,在喧闹中寻找孤独,到处走走试图发现些什么特别的东西。
总的来说,不是太有趣的地方,具体看人吧。不过,换个地方玩手机怎么也得换种体验吧。
换个地方登山徒步
最后一天,我们又来到了桂林市区,去了传说中小学课文中提到的象鼻山。怎么说,很一般,只能说文化就是靠忽悠(故事),就是一座山有个类似象鼻子的形状。
不过,爬上象鼻山山顶的时候,看到远处的一座山被穿了一个洞,这到勾起了我的兴趣。
顺着远处穿山洞的方向,骑着小电驴,很快就来到附近。在一个路边摊买水的时候,发现面前有一座高山,高山上有个亭子,就临时改变了计划,先到山顶的亭子上面休憩。
经过艰难的爬坡,终于来到了山顶。恰逢此刻,下起了小雨,我们就在亭子(名曰:穿北亭)里面避雨,鸟瞰着整个桂林市区,阵阵山风袭来,很是惬意。
在山顶的时候,发现附近有一座更高的山,目测看来是周围最高的山了,这必须要征服啊。接下来的一段爬山之旅,算是我经历过最危险的爬坡。完全是野路,全是陡峭和尖锐的石壁,很难站稳,上去和下去的路上,必须高度集中精力,双手双脚必须同时支撑。一旦没抓稳,后果不堪设想。
登上山顶,发现了一只鸟,想必它很是寂寞,很久没看到有人上来了。
山顶上的视野很棒,一览众山小,象鼻山看着都显得无比小巧可爱。风景略让人失望,天气不够通透,山脚下这些毫无特色,杂乱无章的建筑配不上这甲天下的山水。接下来又陆续走过了附近几个山顶,最终来到穿山洞,吹着穿堂风,享受着在桂林的最后时光。
这段旅途是最有意思的。因为除了象鼻山,其他的风景完全在计划之外。爬上一座山,然后看到了远处的风景,走近之后,又看到了未知的风景还有各种美妙的体验。我想这就是登山徒步的乐趣吧,虽然形式不变,但是看到了新的风景。
如果重来一次
既然说再来一次,那必然是有遗憾,这也是旅游的魅力之一吧。看到桂林的山山水水,总让我想起了《塞尔达传说· 旷野之息》卡卡利科村的地形,如果我能像林克一样,全方位立体地感受下整个阳朔那该有多好,当然这是后面回想时才察觉到的。
我们骑小电驴在连绵的青山中穿梭,登上相公山鸟瞰这奇山秀水和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,坐着竹筏在碧绿的漓江中顺流而下,似乎还缺少了点什么。
在坐竹筏游漓江的时候,我问船夫能否下漓江游泳呢,船夫说可以。不久之后,我看到了在水边游泳玩水的青年,多么欢乐和无忧无虑。
如果再来一次漓江的话,我应该会在这漓江水里泡一泡,游一游。在离开阳朔的时候,我看到了有个直升机游览项目,我突然察觉到这是游桂林最好的方式,这是最好的视角。然而,我们已经决定离开了,离开的时候对某些东西有了更深的理解,而遗憾就是这样,总是后知后觉。
另外的一个遗憾就是,我们去的时候,天空很不透彻,导致的结果是,我们没有看到最美的桂林。蓝天白云和绿水青山才是绝配。不然的我话,我游览的时候,心情会更加舒畅,也能用相机凝固更美的瞬间。
总结
这是一次很不错的出行,心情舒畅,每天将近 2 万步(有不少水平高度的提升),但是并没有感到疲劳,晚上也睡得贼香。有很多东西是我无法用照片和文字表达清楚的,骑小电驴在山水之间穿梭,这风有多让人陶醉,爬过的山有多陡峭,东西巷的桂林老字号的菜有多下饭,冰镇的桂林漓泉 1998 啤酒有多好喝……
克服恐惧,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。